8/19/2005

谈流行语

这一期的周报很有趣,你们读了没有?你们是否也被这些台湾流行语"电"到?同学们之间是否也有一些"新加坡式"的流行语?和大家分享分享吧!

_____________________
709期 星期五周报 19/08/2005
台湾流行语流入新加坡机车少年
报道:罗瑱玲


  什么是机车?
  如果你的答案是“一种交通工具”,那你就out了。
  根据现在年轻人的“词典”,“机车”是形容某人很难搞、很麻烦。
  电视上的台湾综艺节目越来越多,年轻人爱看,也爱学--学台湾人讲话。
  台湾年轻人发挥另类创意,创造了许多新词语。“机车”、“瞎”、“劈腿”、“茶包”等,都是他们爱挂嘴边的新用语,意思都被歪曲了,搞不懂的,翻字典,也没用。
  子曰:言之无文,行之不远。意思是说,如果说话(或为文)没有文采,就不能传得远,说话要让当代的人听,也要让后代的人听。可是“e时代”青年,标榜与众不同,希望在群体中取得认同,所以创造了许多“圈外人”听不懂的话,来表现自我特色。
  互联网的普及,让这些流行语轻易广泛传播,加上大众媒体,包括报章、杂志、电视等,为了贴近年轻读者而纷纷使用,也将之“发扬光大”。
偶像影响力大
  另外,偶像的影响力也不能忽视。
  最佳例子,应属周杰伦。
  以前,恐怕没多少人懂得念“屌”(diǎo)这个字,懂得这个字的人恐怕也不敢用。根据中国教育部颁布的华语辞典解释:屌,男子阴名;男性外生殖器的俗称。
  可是从周杰伦口中说出,这个字成了“"比好更好"”的意思。
  “"屌",是周杰伦的口头禅。买车会问朋友:“"这车屌不屌?"”穿新衣会说:"“好屌的衣服"”,就连记者问他对女友侯佩岑在台湾金曲奖的表演有何看法,他也答说:“"真的很屌"”。
家长未必认同周杰伦的"屌",年轻人觉得酷,也有样学样,只是,家长未必认同。
  周杰伦之前在中国青岛一个签名会上签了这个“"屌"”字,结果被指公开签了一个"不文明的脏字",引来歌迷家长投书抗议,指责周杰伦贬低自己偶像的身份,缺乏对歌迷起码的尊重,并要他道歉。
  周杰伦受到大陆媒体质询时,镇定地解释:“这是现在年轻人的用语,我这个用字代表"比好更好"的意思。”他说绝对没有不尊重歌迷的意思。
  虽然这些非常形象化的流行语为生活和对话增添了不少乐趣,但也让人为华文语言的污染问题担忧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这是联合早报8月17日的一篇评论文章,莘莘学子的网上用语课真丰富。你认为用这些“"语文"”会影响你们的华文水平吗?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当看到KMP的时候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● 汪惠迪

  生活在网络时代,上网已成为生活之必需。莘莘学子做作业要上网,找资料要上网,写论文要上网,看新闻要上网,发电邮要上网,交朋友要上网,谈恋爱要上网,订戏票要上网,砍大山要上网,听音乐要上网,玩游戏要上网……上网!上网!!上网!!!终于堕入网中,成为网中人。

  网中人都戴着假面具,谁也不认识谁,谁也不去管谁,个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张扬。个性张扬的突出表现便是语言“新鲜得直滴水儿”。渐渐地,一个言语社区在网上形成了。

  当我第一次在网上看到“泥表酱紫PMP”——你不要这样子拍马屁——的时候,我曾惊异于网络语言之酷;后来,我又在网上看到KMP,就很佩服将洋快餐——KFC(肯德基)、McDonald 's(麦当劳)、Pizza-Hut (必胜客)——三合一的“现代造词仓颉”。

  然而这种语言,从它产生的那天起,就备受广大用户的争议。爱之者爱得发狂,恨之者恨得入骨!爱它的自然是年轻人居多,他们天天应用,感觉真爽,只有在这个虚拟世界里才能享受这份乐趣。

  恨它的大多是为人父母者,他们平时无暇上网,偶尔看到GG、JJ、DD、LL、NN(哥哥、姐姐、弟弟、姥姥、奶奶),不知道是什么东东。他们担心网络语言会影响孩子学习和使用规范语言。

  其实,网络语言是蛮可爱的。它的长处是简捷、直观、通俗、幽默,这不正是我们在运用语言的时候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吗?网络词语有汉字型、数字型、字母型、符号型,常用谐音和缩略法构成。就字母型词语而言,在网下人们的语文生活中早已屡见不鲜。

CEO带出文武百官

  比如一个CEO(首席执行官),就带出了一批文武百官:CAO(首席行政官)、CBO(首席商务官)、CFO(首席财务官)、CIO(首席信息官)、 CMO(首席市场官)、CNO(首席谈判官)、COO(首席运营官)、CPO(首席程序官)、CQO(首席质量官)、CRO(首席分析官)、CSO(首席系统官)、CTO(首席技术官),等等。网上网下你追我赶,互别苗头。有人说这是语言中的乱象,有人说这是语言中的精彩。

  有一种观点认为“网络语言是甲骨文诞生历史的复制”,这该是在讴歌网络语言吧!另一种观点则认为“网络语言不过是一堆语言垃圾”,这无疑是想把它扫进垃圾箱了。

  究其实,网上虚拟空间是网下现实空间的一部分,从根本上来说,虚拟空间是不能离开现实空间独立存活的,它是为现实空间服务的。

  因此,网络语言是生活语言的一部分,是生活语言的放大。喻之为垃圾者可别忘了,垃圾之中还有宝呢,在大都市中有许多人是靠垃圾为生的。

  有位名作家说:“网络语言给我们的民族语言带来了冲击,甚至造成了一定的‘烧伤度’。”这种说法未免太“抬举”网络语言了。老实说,网络语言一离开了网,就像鱼儿离开了水,就不会活蹦鲜跳了。

  网络语言对主流语言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,网络语言绝不像某些人所形容的那样“恐怖”。对网络语言,最好不要用现实世界里的规范尺子去衡量。如果非这么做不可,你一定会气得七窍冒烟,甚至晕倒。

  不能否认,网络语言已经从网上走到网下,走进了学生的作文。学生使用字母词和网言网语,教师怎么处理呢?笔者曾有机会就这个问题请教过新加坡的华文老师。

  他们给的答案是,应当允许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类词语,但如果带进作文,就跟他们讲,标准华语该怎么说,让他们用规范的语言去改写。笔者认为这种处理方式是可取的。至于华文课本,网络语言一时是进不去的,课本编者会严格把关的。

  规范性的语文工具书对网络词语的态度基本上是冷峻的。据说,刚问世的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第5版)对网络词语一个不收。

  据报道,最近,上海举行了一个主题为“网络群体情况介绍及管理”的研讨会,与会的专家呼吁“让网络语言留在网络”。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。如果在本地落实,传统媒体就要扮演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了。

·作者是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报语文顾问,文发自香港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8/05/2005

台湾解除学生发禁

请读下列新闻:

台湾解除发禁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05年08月01日
台湾“教育部长”杜正胜7月31日接受电视节目访问时指出,解除发禁是基于民主人权观念,并尊重学生个人意识,更深层的意义,是希望孩子从管理自己的头发开始,进一步学习自主管理、对自己负责,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。
台湾教育部宣布9月起取消公立学校发禁规定,但已引发社会两极化的看法。有家长、老师担心学生花太多时间打理头发,且在解除发禁后,未来是不是也将允许学生刺青、穿洞,恐怕更难管理学生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你们赞成我国教育部也解除发禁吗?所谓的发禁指的是哪一方面。请提出你的理由。

8/02/2005

青少年沉迷于网上游戏


2E2的同学
读了这则报导,你是否发现你或你的好朋友其实也有网上游戏瘾?
任务一:
1.玩网上游戏上瘾有哪些坏处?
2.若你或你的朋友已上瘾,你要如何帮助自己或朋友呢?
任务二
浏览其他同学的网记,给予你的意见。
请在5/8/2005完成这份作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