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/15/2005

珠峰之行



2E2的同学们,这期的周报作业是读了这篇报导后,你觉得你自己是否也有如此决心登上珠穆朗玛峰?如果学校举办类似的登山活动,你会参加吗?为什么?
看看这篇报导吧!


珠峰上看60部电影

报道:陈素君 (照片由受访者提供)


  5月31日,新加坡国立大学登山队登上了世界第一高峰——珠穆朗玛峰。这次的登山计划,是为了庆祝国大建校100周年。他们是我国第一支成功登上珠峰的大学登山队伍。
  周报从695期起,已分8期连载了队长余康驎的“登山日记”。其他四个队员这次的珠峰之行又有哪些体会和收获呢?


  你有耐力持续三年接受一星期六天的体能训练,每次长跑20公里,背着20公斤的重量,来回爬30层楼的梯级吗?
  你有勇气在险峻的高峰上,在零下50度的寒冷气温下,冒着滚下山崖或遇上雪崩的危险,生活两个月吗?
  最后,你可以忍受一个月只冲一次凉,如厕时用密封袋吗?
  这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务,但国大登山队却认为,只要有热情便能一一克服。
山顶20分钟 山下3年功
  “无比的热情很重要,只有这样你才会鞭策自己坚持下去。毕竟,在山顶上只有20分钟,可是那是用3年的汗水换回来的,单是靠兴趣,是不可能克服种种困难。”赵益峰坚定地说。
  3年前,国大五人登山队便是带着满腔热情,步上了征服珠峰的路。今年5月,他们圆了登山梦想,三名队员益峰、张源凯和Lindley Morris Zerbe,成功登上了海拔8850米的世界最高峰。
  Lindley第一个到达山顶,当时他顿觉松一口气。“这3年来,我们就是为了这一刻:成功登山,为国大争光。”眼前朝阳初生,染红了整片云海,不过,他无暇欣赏壮丽的风景,而是争取时间,插上国大的旗子和拍下历史性的照片。
过程比成果重要
  队长余康驎和柯为翔,因为霜害(frostbite)和氧气筒问题,而被迫放弃。只差400米便能登上山顶,为翔的失望不言而喻。“谁也没料到氧气筒会出现问题,无线电话又发生故障……”语气里透露着无奈。
  “不过,为翔的努力并没有白费,”益峰强调,“我们每个人都在过程中,有所收获和成长。我们都变得更坚强,也超越了本身的极限。”
  源凯补充说:“我们的社会往往只看成果,而忽略了学习的过程。这3年里,我们得到的,是课堂上学不到的。”为了参与海外训练,源凯向大学申请停学一年。登山队里,只有源凯是在籍学生,Lindley是美国人,在国大从事遥感与影像处理(Satellite Imagery Research)的研究工作,其他三人则是校友。
  3年的朝夕相处,让队员建立起深厚的友情。益峰用了一个感性的形容:“你必需‘爱’你的队员,才有办法24小时生活在一起。”因为有爱,所以能够彼此包容。“你可以想像在同一个营帐里,为翔在吃泡面,Lindley在做大号吗!”队员们七嘴八舌地爆料,“还有,益峰一个月才冲一次凉!”
  益峰认为,队员之间珍贵的友情,让珠峰行变得更有意义。“在山顶上你只能待20分钟,可是我们的友情却是一辈子的。”
5400米高山上看《无间道》
  能否顺利攀登珠峰,老天爷的脸色是最关键的因素。为了等待一个适当的时机攀登珠峰,登山队经常得在基地营苦候。在漫长的等待中,他们苦中作乐,用美禄粉(Milo)制作蛋糕,为Lindley和益峰庆祝生日;他们也利用膝上电脑看完60多部电影,包括在海拔5400米的高山上观赏《无间道》。
  载誉归国一个月了,队员们高昂的情绪丝毫没有沉淀,他们至今还觉得不可思议。这趟珠峰行,国大登山队凭着一股坚定的信念,把种种不可能变成了可能。
  国大登山队准备把自己的登山经验,传授给下一代的登山队,并且参与培训本地第一支女子登山队,她们将在2008年攀登珠峰。登山队也希望他们的经历可以鼓舞其他人,让登山运动在本地蓬勃起来。

0 Comments:

发表评论

<< Home